天下 | 上海“铁军”助力国产“双龙”腾飞
- 来源:文汇报
- 时间:2023-08-14 05:40:17
(资料图片)
▲“玲龙之心”吊装之变幅旋转。负责本次“玲龙之心”安装的,是一支来自上海的“核电铁军”。据中核五公司“玲龙一号”项目经理宋昀峰介绍,承接“玲龙一号”安装工程2年来,公司先后派出约1200人,夜以继日奋战在施工现场,力争把“玲龙一号”建设成为精品工程、标杆工程,以此践行“强核报国,创新奉献”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。▲“玲龙之心”吊装之就位微调。“铁军”专啃“硬骨头”“玲龙一号”安装难不难?项目技术经理张彩放有发言权。“全球首堆,意味着没有‘作业’可‘抄’,再加上‘玲龙一号’有很多新设计,给工作带来一系列不确定。”原来,核电安装非常强调施工逻辑,先装什么,后装什么,容不下颠倒错乱。但问题是,包括设备、材料厂商在内,大家对首堆都没有经验,配合起来难免会有小失误,这些问题最终都需要在现场得到妥善解决,非常考验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与调度能力。同时,“玲龙一号”相对小巧的体积,也给工程增加了额外难度。“大堆宽敞,有足够的空间开辟运输通道。小堆没有,只能采用‘开顶法’,就是暂时不扣‘屋顶’,把大件设备按计划用吊车往里吊,不能错更不能漏,万一有大件把路堵住就麻烦了。”张彩放开玩笑道,干了这么多年,没想到会有一天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。除了缺乏经验和缺少空间,当地天气有时也会添乱。每年5月至10月是海南雨季,雨水充沛,还有台风袭扰,天气好似猴子脸一样说变就变,也许上一刻还阳光灿烂,下一刻便黑云盖顶、暴雨倾盆。“安装工作‘靠天吃饭’,有时候正干得热火朝天,突然下起暴雨,又没有屋顶遮蔽,只好组织工人暂时放下手里的活,先抓紧防汛、排水……”虽有“拦路虎”,项目部从上到下倒是一点不发憷。张彩放说,“我们历来是‘铁军’,专啃‘硬骨头’。”翻阅施工报告发现,凭借管理人员精心分析施工逻辑,科学划分、及时调整工序,以及一线工人不辞辛苦、加班加点,项目部有力保障了工程整体连贯顺畅,2021年以来,所有里程碑节点均如期完成,部分重大节点甚至比计划提前75天。
▲孔高火的新发明。(叶松亭/摄)展现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核电机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,从土建到安装,来自全国各地的多支队伍聚在一起,既互相配合,也同台竞技。代表上海“参赛”的中核五公司施工人员,用实际行动展现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不拘一格的创新意识。接近下班时间,记者找工人们口中的两位“能人”。韦东,项目部主系统队钳工二班成员,今年才32岁,已经考出7级钳工,曾用一双巧手为多个核电工程研磨过堆内构件。前不久,他为“玲龙一号”核岛堆腔周围安装保温层与保温支撑时,遇到一个不小的挑战——堆腔直径足有4.2米,安装整体水平误差却不能超过1毫米,支撑材料还是焊接时容易变形的不锈钢。面对挑战,韦东在施工中加强测量、监控,还设计了专用工装固定以减少变形。等安装完毕,不仅全部合格,其中精度较高的地方误差仅约0.5毫米,大大优于施工要求。记者问他是否有什么“独门秘诀”,这位满身油污与汗味,眼睛却格外明亮的“年轻老师傅”摆摆手,扔下句“干久了,也干多了,这种属于稀松平常”,随后便匆匆赶去参加班组每日例会。不远处,项目部电气安装一班班长孔高火,正在集装箱板房改造的简易办公室里,给刚分到班组的大学生新员工“开小灶”。孔高火是公司有名的“发明家”,围着核电机组干了14年,捣鼓出10多样发明创造。他的最新发明是一款四四方方带工业吸盘的“焊接烟尘收集装置”,不起眼,却实用。“之前在小堆干活,地方小,电焊烟雾和粉尘排不出,找帮手站在旁边举着鼓风机对着吹又浪费人力,就拿没用的通风管铁皮攒了这么个‘小发明’,哪里要电焊就贴在附近,效果和家里抽油烟机一样,能把烟尘都抽到净化器里去。”目前这个“小发明”经过三次改良,正在施工现场逐步推广,并由项目部牵头申请相关专利。
▲“华龙一号”海外首堆。向“巴铁”传授南泥湾精神除了“玲龙一号”,身为国内核电机组主要承建单位之一,中核五公司成立至今,已累计承担国内及出口的20台核岛和21台常规岛建设任务,特别是积极参与了“华龙一号”全球首堆与“华龙一号”海外首堆工程。从“华龙”到“玲龙”,成为推动国产“双龙”飞向世界的一股重要力量。调来“玲龙一号”项目部前,宋昀峰在巴基斯坦待了整整10年,先后参与援建恰希玛核电站3号、4号机组,卡拉奇核电站2号、3号机组等。其中,卡拉奇核电站2号机组就是“华龙一号”的海外首堆。聊起“华龙”出海的趣事,宋昀峰记得,工地上常年高高挂着一条横幅,写着“建设让巴基斯坦人民放心的核电站”。“有时候累了,就站在横幅下面看看,想想自己代表中国企业,再看看周围巴籍职工满脸认真的学习态度,又有劲了。”他回忆道,“刚去的时候和巴籍职工交流比较费劲,英语、中文、乌尔都语、手语混着用,也未必能说清楚。后来没过几年,工地上随处能听到巴籍职工讲一口地道的上海话、四川话、山东话……”除了教技术、教语言,中核五公司在海外的员工甚至身体力行,给当地人上了一节生动的“劳动课”,展示什么是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——他们在工地附近“中国村”开荒种地,建起“南泥湾蔬菜种植基地”,愣是把卡拉奇郊区一片不毛之地,改造成带有浓浓中国味的“海外江南”,种上50多种蔬菜瓜果,还养了10多种家禽和黑鱼、罗非鱼等水产。“多亏了这个基地,之前即便疫情最紧张的时候,全体施工人员也能吃好饭、睡好觉、干好活。”
>>>相关阅读《天下 | “玲龙一号”反应堆核心模块昨成功吊装,“核能充电宝”装上了颗“大心脏”》
*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关键词: